1818IP-服务器技术教程,云服务器评测推荐,服务器系统排错处理,环境搭建,攻击防护等

当前位置:首页 - 运维 - 正文

君子好学,自强不息!

背景

前不久发过两篇关于分表的文章:

  • 一次分表踩坑实践的探讨
  • 分表后需要注意的二三事

从标题可以看得出来,当时我们只做了分表;还是由于业务发展,截止到现在也做了分库,目前看来都还比较顺利,所以借着脑子还记得清楚来一次复盘。

先来回顾下整个分库分表的流程如下:

整个过程也很好理解,基本符合大部分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向。

很少会有业务一开始就会设计为分库分表,虽说这样会减少后续的坑,但部分公司刚开始都是以业务为主。

直到业务发展到单表无法支撑时,自然而然会考虑分表甚至分库的事情。

于是本篇会作一次总结,之前提过的内容可能会再重复一次。

分表

首先讨论下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分表?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当某张表的数据量已经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同时日增数据量在 2% 以上。

当然这些数字并不是绝对的,最重要的还是对这张表的写入和查询都已经影响到正常业务执行,比如查询速度明显下降,数据库整体 IO 居高不下等。

而谈到分表时我们着重讨论的还是水平分表;

也就是将一张大表数据通过某种路由算法将数据尽可能的均匀分配到 N 张小表中。

Range

而分表策略也有好几种,分别适用不同的场景。

首先第一种是按照范围划分,比如我们可以将某张表的创建时间按照日期划分存为月表;也可以将某张表的主键按照范围划分,比如 【1~10000】在一张表,【10001~20000】在一张表,以此类推。

这样的分表适合需要对数据做归档处理,比如系统默认只提供近三个月历史数据的查询功能,这样也方便操作;只需要把三月之前的数据单独移走备份保存即可)。

这个方案有好处也有弊端:

  • 好处是自带水平扩展,不需要过多干预。
  • 缺点是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均匀的情况(比如某个月请求暴增)。

Hash

按照日期这样的范围分表固然简单,但适用范围还是比较窄;毕竟我们大部分的数据查询都不想带上时间。

比如某个用户想查询他产生的所有订单信息,这是很常见的需求。

于是我们分表的维度就得改改,分表算法可以采用主流的 hash+mod 的组合。

这是一个经典的算法,大名鼎鼎的 HashMap 也是这样来存储数据。

假设我们这里将原有的一张大表订单信息分为 64 张分表:

这里的 hash 便是将我们需要分表的字段进行一次散列运算,使得经过散列的数据尽可能的均匀并且不重复。

当然如果本身这个字段就是一个整形并且不重复也可以省略这个步骤,直接进行 Mod 得到分表下标即可。

分表数量选择

至于这里的分表数量(64)也是有讲究的,具体设为多少这个没有标准值,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数据增量进行预估。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至少需要保证分好之后的小表在业务发展的几年之内都不会出现单表数据量过大(比如达到千万级)。

我更倾向于在数据库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大这个分表数,毕竟如果后续小表也达到瓶颈需要再进行一次分表扩容,那是非常痛苦的。

目前笔者还没经历这一步,所以本文没有相关介绍。

但是这个数量又不是瞎选的,和 HashMap 一样,也建议得是 2^n,这样可以方便在扩容的时尽可能的少迁移数据。

Range + Hash

当然还有一种思路, Range 和 Hash 是否可以混用。

比如我们一开始采用的是 Hash 分表,但是数据增长巨大,导致每张分表数据很快达到瓶颈,这样就不得不再做扩容,比如由 64 张表扩容到 256 张。

但扩容时想要做到不停机迁移数据非常困难,即便是停机,那停多久呢?也不好说。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在 Mod 分表的基础上再分为月表,借助于 Range 自身的扩展性就不用考虑后续数据迁移的事情了。

这种方式理论可行,但我没有实际用过,给大家的思路做个参考吧。

烦人的数据迁移

分表规则弄好后其实只是完成了分表的第一步,真正麻烦的是数据迁移,或者说是如何做到对业务影响最小的数据迁移。

除非是一开始就做了分表,所以数据迁移这一步骤肯定是跑不掉的。

下面整理下目前我们的做法供大家

本文来源:1818IP

本文地址:https://www.1818ip.com/post/9277.html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